为什么要给学生发奖状?一张奖状引发的思考

每学期期末的散学典礼,我都会变着花样给学生发奖状:家长给孩子颁奖,班委会写颁奖词,发纪念品,制作海报…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凯旋,我这学期新研制了几种奖项,除了常规的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、单科状元,还有内务之星、热爱学积极分子、尊敬老师好孩子等诸多奖项……奖项涉及面广,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至少一张奖状,有的同学可以拿到四五张。同学们像是打了一场持久战的士兵,一张张奖状就是他们胜利的旗帜,笑容如花一般绽放在孩子们的脸上。我为自己的创新点子暗暗窃喜。

暑假里,上初一的外甥结束了一学期的“战斗”胜利归来,迎接他的是父母烹制的美味,亲朋好友的夸赞,还有一整个轻松惬意的暑假——奖状就像一张“免死金牌”,不用补,不被督促,沉浸在胜利后的自我满足中无法自拔。一番炫耀过后,奖状寂寞地躺在书桌的一角,看着小主人打游戏、看电视、逛街、晚睡晚起、临开学疯狂补作业……

看着外甥的暑假,想着我的学生可能经历的类似情景,我不禁问自己:我为什么要发奖状?每位老师发奖状的初衷都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,但是没想到期末的颁奖礼成了反馈一学期成绩的总结会,就像一场庆功宴,为一学期画上一个句号。

一张寂寞的奖状引发了我的思考:奖状的意义何在呢?如果奖状带给学生的只是结果的功利效应,显然不是我的初衷。我突发奇想,如果“翻转”班级管理程序,把惯例的期末颁奖放在开学第一天,让学生对奖励结果的功利期待变成自主努力的动机和过程,是不是更能体现奖励的意义和颁奖会的初衷呢?

班级管理中,我们总是一味地“创新”——求“创”重“新”,仿佛只有与众不同的亮点才能博人眼球,往往在追求形式的路上忽略了“创意”——活动的教育意义和助人自助意义。把期末的颁奖仪式做得再隆重再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?带着满满的自信心荒废了整个暑假并不是我的目的,既然我颁奖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学生,那么把颁奖仪式放在下学期的开学初会不会更好?既可以反思上学期自己的不足,又可以鼓励自己再接再厉,更是一次开学初的“收心”教育,让学生以最快的状态从假期的散漫中紧张起来,投入到新学期的学状态中来。

表彰之后的两周,学生的学热情、班级正气空前高涨,颁奖仪式带来的“期待效应”让学生渴望遇见更好的自己,脚踏实地地用行动证明自己。得到奖励的小王同学自信心增强,为了捍卫荣誉学更用心了;没有获奖的小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:“我真羡慕得奖的同学,我多希望自己也能是领奖台上的其中一个,虽然我上学期失败了,但是我不服输、不气馁,我这学期一定会努力站在领奖台上。……”

“开学颁奖礼”不仅是我们班的翻转班级管理的做法,更是我们班悦心式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悦心,就是让学生爱上学校,爱上班级,爱上老师,身心愉悦地乐于学。颁奖仪式,从开学前填报申请表时的紧张和期待,到颁奖仪式时的自信与快乐,再到颁奖仪式后被宣传的荣耀和自尊,整个过程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,而不是老师的被管理对象。颁奖仪式不应该是一学期结束时圆满的“句号”,而应该是开启新学期无限可能的“冒号”。

悦心,不是靠形式“创新”来取悦学生,而是用“创意”让学生收获每一次活动带来的成长喜悦。

标签: 散学典礼 功利效应 班级管理程序 期末颁奖 奖励结果

上一篇:小学奖状“泛滥” 会不会降低奖状“含金量”?
下一篇:比亚迪与深技大分析测试中心达成合作 助力企业创新
热门推荐